羧甲纤维素颗粒治疗便秘


保健食品保健品蜂产品蜂胶蜂王浆蜂蜜螺旋藻保健酒功能食品减肥减肥茶芦荟制品提取物松花粉亚麻酸

摘要目的:观察羧甲纤维素对便秘的疗效。方法:133例便秘病人随机分为2组,羧甲纤维素组68例(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40 a±s 11 a), 每次以250 mL饮水冲饮羧甲纤维素颗粒2 g,tid, 疗程7 d。安慰剂组65例(男性27例,女性38例,年龄42 a±12 a)给糊精制剂作平行对照,同时观察排便伴随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88%和36%(P<0.01); 起效时间分别为25 h±15 h和40 h±18 h(P<0.05); 排便伴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7%和48%(P<0.01); 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和12%(P>0.05)。结论:羧甲纤维素为一安全有效的膨胀性泻药。

羧甲纤维素颗粒(carmellose granules)为我室主持研制的纤维素型膨胀性泻药。其致泻机制与其他泻药不同,羧甲纤维素在肠腔内大量吸收水分后使粪块体积软化膨大,反射性刺激肠壁使之蠕动增强而排便。动物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表明,羧甲纤维素为一安全,有效的泻药[1],本品近年来才在国内临床使用,本文就羧甲纤维素治疗习惯性和卧床性便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进行了观察。

病例选择133例受试者,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符合“新药(西药)临床指导原则(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诊断标准:排便减少(与正常排便数相比),粪便硬度增加,大便1 wk少于3次且排便困难并时伴有憋气、胀痛者。近期内因手术或因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及孕妇除外,便秘类型按病因分为:(1)原发性习惯性便秘;( 2)强制性卧床所致的继发性便秘;(3)其他(包括饮食不当、肛门疾病等引起的便秘)。便秘程度:(1)轻度—3~4 d排便1次,便成形,较干燥;(2)中度—5~7 d 排便1次,便干燥成块;(3)重度—1 wk以上排便1次,便干燥成球状。病人按便秘程度分层随机分为羧甲纤维素组和安慰剂组。羧甲纤维素组68例,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40 a±s 11 a(23~61 a), 安慰剂组65例,男性27例,女性38例,年龄42 a± 12 a(22~65 a), 2组病人间的基础情况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羧甲纤维素组:每次羧甲纤维素2 g(由武汉健民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95卫药准字X-43号),以250 mL饮用水冲服,tid; 安慰剂组:每次口服我室以糊精、矫味剂制作的与羧甲纤维素外观、嗅味基本相同的等剂量安慰剂,tid。实验为单盲,连续给药7 d。

观察方法观察期间嘱病人饮食保持既往习惯,记录每日有无大便及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伴随症状、及自诉不良反应。实验前后分别作血、尿常规,血肌酐(Cr), 尿素氮(BUN), 尿酸(UA)和血钠(Na)、钾(K)检查。服药3 d内达到以下指标:(1)排便≥1次;(2)粪便性状正常;(3)排便通畅无不适感者为显效。服药7 d内达到上述指标者为有效。7 d还未达到上述指标者为无效。对于排便伴随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则持续观察至10 d。

疗效未能按规定服药和逸脱者8例(安慰剂组6例,羧甲纤维素组2例),实际完成实验者125例,以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余者为无效。结果见表1。

排便伴随症状治疗前排便时常有下坠、胀痛者在安慰剂组和羧甲纤维素组分别为65%(35/54)和56%(37/66), 治疗10 d后,羧甲纤维素组排便伴随症状(17%)较安慰剂组(48%)明显减少(P<0.01)。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自诉有各种不适反应者安慰剂组为12% (7/59), 羧甲纤维素组 4% (3/66, P>0.05); 其中自诉恶心、头痛或头昏者2组各2例,羧甲纤维素组1例尿频,安慰剂组3例诉失眠,1例腹痛,1例两胁胀痛。上述反应均发生在给药1~5 d内,继续给药后症状自行消失。

食物中缺乏纤维素是产生便秘的重要原因,羧甲纤维素作为一种半合成纤维素型泻药,其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国内一些药理和药物学专著常将本品归类于容积性泻药讨论[2,3],其实本品与硫酸镁等容积性泻药和酚酞等接触性泻药的体内作用过程均不相同:(1)在羧甲纤维素的膨胀性缓泻作用下排出的是生理性软便,而彼等泻药排出溏便或水样便;(2)本品对肠壁无化学刺激作用,排便时腹痛、下坠、里急后重等伴随症状少见;(3)羧甲纤维素分子中的单糖间以β糖苷键连结,唯反刍动物可将其消化,在人体不能消化吸收,全部以原形从肠道排出,故不干扰人体内环境平衡,无耐受反应发生,结合本品上述特点,羧甲纤维素不但适合一般便秘病人,也是小儿、肥胖症、痔疮和糖尿病等特殊便秘病人的首选药物。

国外羧甲纤维素制剂为片剂或咀嚼颗粒剂,在人体内崩解、溶出缓慢,完全生效需3 d,且常因药物滞留在上消化道内引起梗噎等反应。本品经膨化处理,在水中溶解迅速,不但避免了固体制剂的此类消化道反应,且奏效更为迅速。

摄入纤维素不足除可引起便秘外,由于粪便滞留和肠道内代谢变化更可诱发肠息肉,肠憩室病和肠癌等,给予本品对治疗这些病有无裨益,有待进一步观察。

2 郭连芳. 泻药. 见:杨藻宸,主编. 医用药理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p 616.

3 张天禄,张晓乐. 泻药. 见:陈新谦,金有豫,主编. 新编药物学. 第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p348.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