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保健品蜂产品蜂胶蜂王浆蜂蜜螺旋藻保健酒功能食品减肥减肥茶芦荟制品提取物松花粉亚麻酸
【摘要】①目的探讨儿童营养性贫血与血清微量元素铁、钴、锌、铅水平的关系。②方法 测定80例营养性贫血病儿血清铁、钴、锌、铅、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并与33例健康儿童进行了比较。③结果 贫血组儿童血清铁、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3.014~8.353,P均<0.01); 钴含量差异无显著性(t=1.933,P>0.05)。血清铁含量与轻、中度贫血呈正相关(r=0.507,0.912,P<0.01);钴、锌含量与中度贫血呈正相关(r=0.891,0.856,P<0.01),与轻度贫血无相关性(r=0.052,0.116,P>0.05);铅与中度贫血呈负相关(r=-0.625,P<0.01),与轻度贫血无相关性(r=0.060,P>0.05)。④结论 治疗营养性贫血病儿应注意相关微量元素水平的合理调整。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对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微量元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功能状态等具有重要作用。体内微量元素含量过少或过多均可影响健康,导致疾病。贫血是儿童常见疾病,与微量元素代谢有关。儿童贫血主要为缺铁性贫血〔1〕。我们对80例轻、中度营养性贫血病儿的血清铁、钴、锌、铅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儿童营养性贫血时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贫血病儿80例,男31例,女49例;年龄6~12岁,平均7.9岁。其中轻度贫血53例,中度贫血27例。临床诊断及分度均符合单纯性营养性贫血诊断标准〔2〕。对照组33例,全部为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及居住环境等因素与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取空腹静脉血2mL,置入经过预处理的试管中待测。血清铁、钴、锌、铅含量采用美国Backman公司生产的Spectraspan-Ⅴ型三电极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直读仪(DCP-AES)测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用美国Coultor公司生产的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血清铁含量与轻、中度贫血均呈正相关(r=0.507,0.912,P<0.01);血清钴、锌水平与中度贫血呈正相关(r=0.891,0.859,P<0.01),与轻度贫血无相关性(r=0.052,0.116,P>0.05);血清铅水平与中度贫血呈负相关(r=-0.625,P<0.01),与轻度贫血则无相关性(r=0.060,P>0.05)。
微量元素铁、钴、锌、铅与机体造血功能密切相关。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中65%~80%的铁贮存于血红蛋白中,铁的缺乏必然导致贫血。缺铁还可影响锌的吸收。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在体内通过维生素B12发挥生物及生理功能。钴能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造血功能〔2〕。锌是人体中200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提高铁的吸收和利用,促进血红蛋白合成,与铁、钴、锰等微量元素有协同造血作用〔3〕。Cherry于1981年首次报道了孕妇血清锌水平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0.23,P<0.0002)。本文结果显示,贫血组儿童血清铁、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铁与轻、中度贫血呈正相关,钴、锌与中度贫血呈正相关。此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结果表明,单纯性营养性贫血病儿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锌水平明显降低,铅明显增高,钴无显著变化。后者可能与儿童机体对钴的正常需要量较低有关。另一方面,贫血程度不同,血清微量元素铁、钴、锌、铅水平也呈现不同变化。表明微量元素水平与贫血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在治疗营养性贫血过程中,应注意相关微量元素水平的合理调整。
铅作为非必需微量元素不构成细胞或组织的特定成分,血清中的铅95%分布在红细胞内,通过抑制线粒体磷酸化致卟啉代谢紊乱,使红细胞及其膜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贫血。一般血铅水平达1.44~2.40μmol/L即可诊断为铅中毒。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规定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20μmol/L〔2〕.新近研究显示,血铅≥0.48μmol/L即可抑制铁螯合酶及Na+,K+-ATP酶等多种生物酶的活性〔5〕。铅中毒时铁的吸收及利用障碍。铅与锌有拮抗作用,铅可置换与蛋白质巯基结合的锌,铅高则锌低。本文结果显示, 儿童血清铅水平较高,除与铁、锌水平较低互为因果外,还可能与该地区环境铅污染有关。因此,加强环保宣传,最大限度地降低生活中的铅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苗健,高琦,许思来主编.微量元素与相关疾病.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06~112
5李宏向,朱慧芬,王郁文.高水平铅暴露对儿童智商、行为及血中某些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31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稿费!
一、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